星空体育注册 分类>>

徐长明:三大“3:7”结构重塑格局中国汽车全球总量将达4300万星空体育-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- APP下载

2025-10-01 11:44:45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星空体育,星空体育官方网站,星空体育APP下载

徐长明:三大“3:7”结构重塑格局中国汽车全球总量将达4300万星空体育- 星空体育官方网站- 星空体育APP下载

  徐长明指出,中国汽车市场已告别高速增长期,进入以“波动”和“缓慢”为特征的常态化发展阶段。在此背景下,未来的核心增长点并非来自总量的快速扩张,而是源于三大结构性转变:其一是动力来源的结构性转变,预计到2030年,燃油车与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比例将演变为3:7;其二是品牌竞争格局的结构性转变,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比例也将达到3:7;其三是市场空间的结构性转变,自主品牌的销量中,海外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占比同样将形成3:7的格局。这三大“3:7”趋势构成了行业未来布局的根本性决策依据。

  这三大趋势之中,电动化是中期内最明确的增长主线,但其发展仍深度依赖政策,且与燃油车将长期呈现“竞争共生”而非简单替代关系。徐长明强调,电动汽车在未来几年仍将保持增长动力,主要得益于产品持续完善、95后消费群体偏好以及智能化深度赋能。然而,当前超过50%的电动化渗透率是在购置税减免、消费税免征及使用环节税费优惠等强力政策驱动下实现的。他认为,电动车与燃油车各有优劣,对应不同的消费偏好,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,两者将是“竞争共生”关系。最终的市场格局(是否稳定在7:3)将高度取决于未来政策的调整路径,从国家能源安全与资源禀赋角度出发,多种技术路线并存是更理想和稳健的格局。

  而在这场电动化浪潮中,自主品牌凭借电动化、智能化的先发优势实现的份额提升(目前已超60%),是本质性的、可持续的。这背后是人均GDP突破一万美元后带来的“国货潮”消费自信、技术变革带来的换道超车机遇以及国内“超激烈竞争”对车企实力的锤炼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基于此,徐长明预判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将得以巩固,并同时进入海外扩张的黄金期。尤其是在新兴市场,中国电动车已建立起强大的口碑和市场份额优势。他建议行业参与者应顺应此趋势,加快转型,并做好应对长期激烈竞争的准备。

  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汽车市场发展格局的一些看法,我们国家汽车市场国内市场总体上看达到了一个波动式缓慢阶段,两个词。一个是波动,一个是缓慢。这张图是过去20几年时间,从我们国家汽车在北京率先进入家庭开始的曲线图,柱子是每年的销量,曲线是增长率,它经历了两个阶段,第一个阶段叫超高速增长阶段,2000年2010年,复合增长率在34%,从接近70万辆的水平经过十年达到1184万辆。中间这七年我们叫快速增长阶段,年均速度是7.5%,七年又翻一倍。

  今年比较特殊,增长了12.2%,1至8月份。今年的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政策,第一个就是报废更新政策,报废旧车买新能源补两万,报废旧车买油车给一万五的补贴,这是第一个政策。这个政策发挥效应是从去年的7月24日,之前比较少。7月24日之后,淡蓝色曲线就比较快,去年年底形成一个高峰,这是报废的数据。但是今年前6个月、前8个月也都有这个政策,而去年同期没有,它就形成了一个增量。右边这张图是各地执行的汽车置换政策,你把旧车卖掉买新车,这个政策是去年9月初开始陆陆续续才开始发挥作用,去年12月份也是最高,当月165万人去申请。今年前8个月都有,去年前8个月没有,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增量。12.2%主要是这两个政策带来的,我们说虽然总量是缓慢的发展,但是结构性的机会还有很多,我们用了三个3:7来形容中期,大概到2030年前后的一个竞争的格局,到时候油跟电的比例大概会达到3:7,合资和自主比例达到3:7,还有海外和国内自主品牌比例大概也是3:7。

  第三个原因是智能化深度发展,智能化既能够对油车赋能,也能够对电车赋能。但是总的来讲它对电车的赋能程度更高一点,这是大致的特点。什么样的电动车是能够比较畅销的?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归纳,发现有一个特点,对高端车,三十万以上的车,或者二十四、五万的车型,这样的一些车型它要对油车形成平替。什么概念呢?比如说高端油车百万的车,电动车大概要三十万左右它才能卖的好。包括理想、问界和小米,这些车型他们之所以卖的好,都是对高端油车形成了平替。包括最近尊界这个车卖的就比较好,前几天在广州出差乘坐了一下,开了一下,辅助驾驶也都体验了一下,确实不错。现在这个车平替的大概是五百万左右的油车,是这样的车型形成平替,如果不能形成平替,只是动力系统不一样,一个油,一个发动机,一个电池,而其他方面一样,可能就不好卖。

  我们说虽然电动车比例在逐步提高,中期的格局是什么样?电车和油车之间是一个竞争关系,共生共融的关系,不是替代的关系。很多人现在用这张图研究电车和油车之间关系,柱子是智能手机的价格,曲线是智能手机占整个手机销量的百分比。大概在2010年的时候,智能手机占整个手机的10%,四年之后就达到90%,把功能手机替代了。千元智能手机出现以后,就出现了这种情况。电动车大概也是这样,理由就是两年一代产品,两代产品就成熟,大概是这样的。我是觉得这种情况在电动车上不太可能出现,因为现在已经四年了,从2021年到今年已经是五年,这五年替代是转化了50%,去年是40%,并没有四年就替换完。

  第二个特点是起步的驱动力不同,智能手机的驱动力是科技进步驱动的,一部手机当时卖一万块钱也有人愿意掏钱去买,几万台、百万台手机都是赚钱的,因为是技术进步。电动车不是,电动车是靠强大的国家产业政策来驱动的,到现在已经是50%多的份额,还有很多电动车企业还在亏钱,这是不一样的。所以说现在电动车在各个维度、各个环节都还享受深度的优惠政策。比如说购买环节、拥有环节、使用环节、置换环节、报废环节都有不同的优惠。

  比如在购买环节有三个优惠政策支持,重要的是两个:第一个是车购税,现在还是10%都不收。按原来国家定的政策,明年和后年是收5%,2028年恢复到和油车一样,10%。我们现在一个三十三万九千块钱的油车,是要交三万块钱的车购税,三十三万九千块钱的电动车就不收这个消费税,这个对大家的感受是远远不同的。还有一个是消费税,比如说纯电动汽车五米左右,两吨左右重的车,我们叫B级、C级车,现在很多卖的很好。这个车型如果是纯电动汽车就不交消费税,但是如果你是油车一般来讲这么大的车要2.0、2.5排量的发动机才能带的动,消费税是9%,也就是说如果你是三十万块钱的油车,差不多要交两万七的消费税,三十万左右的纯电动汽车一千块钱也不用交,这两个政策加在一起,三十万左右的车,油车比电车多交五万五千块钱,电车就省五万五千块钱,这是很大一笔开支。

  还有保有环节的车船税也是免的,还有使用环节最大的就是养路费,我们现在加一升油要交1.52元,虽然B级车大概是百分之公里十升油,二十度电,十升油叫15.2元的燃油税。如果背到电车上20度电,一度电是0.76,如果说我们一度电加上8毛钱的话,大家现在用电车的感觉就不是现在这个价格了。我们在北京公共充电桩便宜的时候在1.2元,贵的时候是2元,就算1.2加上0.8也是2元,如果是100公里20度电就是40块钱,跟开一个HEV的使用费用就基本一样了。所以,这些方面都有很多的优惠政策。比如说报废政策,报废油车买电车,就可以享受两万块钱的补贴,报废油车买油车享受一万五。但是回去不行,你现在开电车了,卖掉电车买油车不给补贴。各个方面,享受的补贴还有很多,所以我说目前50.6%的份额,是有在这么强大的政策优惠下实现的,如果这些政策都取消,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。所以,下一步到底是3:7还是多少,我觉得要看政策,我觉得政策的引导上3:7可能是比较好的一个格局,但是增长的点还在电动车。

  另外从国家政策角度,资源匹配角度看,应该是多种能源方式并存,多种技术路线并存才是比较好的一个格局。我们现在的资源,锂矿排全球第四储量,但是实际上我们富足的程度不够,大家还是愿意用进口的锂矿。钴稀缺,排在很靠后,镍也很稀缺,能源的安全有问题,所谓的安全我理解就是在极端情况下能不能获取这样的资源,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不能获取石油,我觉得极端情况下获矿也是一样的。所以,我觉得我的观点应该是多种能源方式并存,多种技术路线并存才是比较好的。当然,我们说新能源汽车大力的发展是坚定不移的,这是国家战略,因为我们要实现汽车强国,可能主要的还是要靠电动车,靠油车也许可能,但是来的很慢,电动车我们已经是非常强了。

  第二个比例关系是合资跟自主,中午吃饭我们还在交流,三四年前合资还是各大集团主要的利润来源。到今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这两年合资品牌的销量占比在迅速的下降,差不多每年以5%的速度下降,去年合资品牌一年掉了10%,而自主品牌的份额,下面橙色的,2020年最低,占到33%,之后每年6%,到今年前8个月已经达到了63%,全年应该达到差不多64%、65%的水平,自主品牌比例在快速提升。我们自主品牌已经三次提升了,第一次提升是从2000年开始,以我们叫低价格的有竞争力的车,质量不太好,靠价格赢得了很大的客户。

  所以,我们从供给侧来讲,由于竞争的加剧带来技术水平、制造水平不断的提升,技术落后的、产品质量不行的已经被淘汰了,现在剩下来的产品能力都比较强,这是供给侧。从需求侧、消费侧来讲,大家对国货开始有自信,特别是年轻人,比如说现在十几岁的初中生或者小学生,他们买衣服很少买阿迪达斯,都是要买李宁或者中国李宁,这个代表了他心目中的好东西。还有很多的品牌,潮玩的产品很多,泡泡玛特、奶酪产品、婴儿护理、美肤的各个角度,在各个领域里面都出现了国货潮。虽然在汽车,这是大件商品,汽车之后就剩下生产机器的机器了,就是工作母机,机床等等,汽车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节点。

  第三是超激烈的竞争,因为我们现在有新势力企业加入了,它是靠融资竞争的。可以一辆车一年赔十万块钱我也要跟你竞争。还有新一类竞争是体验、迭代、互联网背景。现在营销底线也在降低,大家什么都敢做。所以这么超级激烈的竞争力下生长出来的企业,竞争力一定是强,所以我们在国内竞争变强之后,它就会传导到国际上去,所以将来自主品牌在国际上也会占有很重要的份额。但是我们说外资品牌在我们国家是不是就没有机会?我认为不太会出现这样的情况。

  当然,未来的增长点可能还是在自主品牌。第三个方面就是自主品牌在国内和海外的销量,这个占比我们估计7:3。在国内占70%,国外占30%。国内外都有机会,因为它都要增长。目前,我们自主品牌在国内的销量占84%,在海外占16%,中期到2030年前后应该在海外的前后达到30%,国内是70%。目前的几个汽车强国比例都比我们高,美国在汽车强国里是最弱的,它在海外的销量也占美系品牌的40%,德系、日系、韩系他们在海外的销量,占他们自己销量的85%,我们国家很难达到,因为国内市场太大,海外占70%,将来全世界别人不用生产车了,我们自己生产就够了,大概30%左右的比例,这个比例可能是非常大的,因为现在我们自主品牌在海外销量份额正在快速提升。

  在印尼这样的市场里面,我们也占了50%,一半车是我们中系车,这是一个,竞争力是很强的。在油车里面竞争力不如电动车这么强,但是也是在往上发展。但是在成熟市场里面我们比较弱,成熟市场里卖一百辆油车我们还不到一辆。但是在新兴市场里面,每卖一百辆车也有十一辆,而且对我们的评价有的地方也很高。比如说在智利,去年油车卖了20.6万辆,我们中系车卖了5.7,占比达到22.7%,智利的一个哈弗的客户,他的评价是中国汽车服务非常好,店里装修都很好,各个角度。下面的是哈萨克瑞虎的一款车,他的评价也很高,这是我们说的将来就有这样一种竞争的实力了。

  下一步是我们的海外发展,现在是整车出口。下一步就要按照国际化基本规律,先是整车,然后CKD、当地制造,四大工艺都过去,整车零部件配套体系,最后到当地研发,这条路我们肯定是要这样走的。现在很多企业已经在当地建厂在做这个事情,所以说我们整个国家中系车在海外的建设也是有的。整车汽车产业链我觉得都应该高度重视,不光是整车还有产业链,都应该高度重视上述三个趋势性的变化,其实就是机会。要加快转型,顺势而为,同时要对激烈竞争有充分的估计。这是过去三年价格竞争,现在在治理,但是完全挡住很难。我们现在发现更多企业是通过新产品投放的时候,把价格一下降到位了,这个竞争大家要有充分的准备。

搜索